查看原文
其他

徐秀莉:说说照相的事儿

徐秀莉 当代作家 2021-01-24

我有一张虚岁2岁时候的照片,也就是所谓的穿开裆裤时候的黑白照片。我非常感谢我的母亲,在那个生活艰苦,物质贫瘠的年代,还能花钱为我拍照片。那天当我把这张照片晒在朋友圈时,很多人都很惊讶:“哇,你妈太好了,居然会在那个时候花钱为你拍照。”“你居然有年龄那么小的照片,太羡慕了。”


是啊,我敢说,跟我年龄不差上下的人,是很少有父母为他们留下年幼时候的照片的。也幸亏有这张照片为证,我才知道自己小时候长的模样:高额,梳着两条小辫,凹进去的大眼睛,胖嘟嘟的脸。穿着格子短袖衫,还有短裤,袜子,没有穿鞋子。估计还不会走路。


这张2岁左右的照片是怎么拍的我当然不记得(都忘了问母亲,遗憾)。但八岁上学时母亲带我与已经读四年级的姐姐一起去茶山唯一的一间照相馆去拍照的情景我还记得:我与姐姐都梳着三七分两边垂挂着的齐耳短发,头发多的这边用橡皮扎起一摞,用花夹子点缀。两人都应该是精心打扮过:花短袖衣服,格子裙,短袜,帆布靴子。拍照时,我们俩一本正经地站好,拍照的师傅是一位五十来岁的高高瘦瘦的伯伯,只见他把头埋在架在地上的用黑布遮盖着的相机框内,不停地用手指挥我们头的位置往那方摆,脸往哪边靠什么的;还把纸板做的狮子玩具给我握在手里当道具。“看我的拳头,笑一个!”只听见他手中握着的一个椭圆形的橡皮球用力一捏,“咔擦”一声,照片算是拍成了:姐姐没有笑,我笑得很不自然。



几十年过去了,因为有这张照片留着,所以我对当时拍照的情景还依稀记得。照片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与美好回忆,更是当时那个年代的社会特征。在连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的年代,很少有人舍得花钱拍照哦。我不知道当时拍一张照片要花多少钱,但相信不便宜。要不,跟我年龄不差上下的人怎么都没有留下照片呢。很多比我年龄更轻的人也都说自己小时候父母没有为其拍照片。这样一来,我更加敬佩与感恩我的母亲了!


后来,我一直喜欢拍照。有到照相馆拍的,也有到公园游玩时花钱请拍照人拍的。那时候还是胶卷时代,每次外出,总是买了好几卷备着,拍的时候也尽量省着拍,不浪费。拍完之后拿店里冲洗,看到好的照片,欣喜若狂,若获至宝地放到影集里收藏着,拍得不好的诸如漏光或者模糊的,懊悔不已,心疼糟蹋的胶卷,更心疼失去的美景。


记得九十年代初在招生办工作,第一次与单位老同事去北京旅游。好不容易挤上万里长城,也好不容易抓住个没有人头颤动的空间,拍下几张照片。带着期盼看洗出来的照片,结果那位老同事没有把胶卷装好,结果一个胶卷一张也没使用过,完好无损。我们在懊悔埋怨之时,老同事居然还笑着说:“哈哈,幸亏没浪费,下次还可以用。”听后让人哭笑不得:这胶卷的钱能抵得上去北京一次,再挤万里长城一次吗?唉,不知他是怎么想的,真服了他了。


后来,老式相机,胶卷基本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我之前用胶卷拍的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就显得珍贵了。特别是黑白照片,没有任何修饰的素面真实照,所穿的衣服跟打扮,从梳着两条麻花辫到短发学生头再到披肩长发再到烫发的中年照,记录着我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慢慢变老的过程。很多的画面,不管是人还是物,风景还是背景,都能让我回忆起照片后面的故事。有空翻翻老照片,回味无穷啊。



如今的拍照,人人都是摄影师,连牙牙学语的小孩都能拿起手机随时拍,随地拍。咔嚓咔嚓,一天可以拍无数张。小宝宝从呱呱落地那一刻开始,照片就伴随他们慢慢长大。我的孙女,我为她拍的照片无数,哭的笑的,吃饭、睡觉、玩乐、打闹什么的,统统拍摄下来。每年都精挑细选做一本影集。拍照不用再花钱,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想拍多少就拍多少,这照片多得都要用一个个硬盘装着。呵呵,不再稀罕了。


正因为如今数码相机、手机拍照应用广泛,随意,方便,其功能也越来越先进,照片就变得复杂起来了。比如普遍被使用的美颜照,它的真实性越来越离谱:黑皮肤可以变白,胖子可以变瘦,丑女可以美图成粉嘟嘟的美女,满脸皱纹的老人可以变成皮肤光滑的年轻靓丽;各种精灵古怪的照片泛滥……所以,现在就不能以照片来论证人的相貌的真实性了。还有PK 技术的应用,有时候照片就变成了某些不怀好意的人诈骗作案的工具,好可怕!


比如拍婚纱照。当然,适合的化妆与打扮也无可非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拍出的照片漂亮,赏心悦目,皆大欢喜。可有些照片,过度的化妆与修饰,把原来的真面目修饰得面目全非,离本真相差甚远。这样的照片,即使很漂亮,还是觉得别扭,缺乏和谐之美感。不要说年轻人,就连中老年人,现在也流行“追寻流逝的岁月”而拍婚纱照。人老了,体态臃肿,皱纹满面,皮肤松弛,眼袋明显,这些岁月年华刻下的沉淀下来的痕迹,如果保留真相,倒也显得珍贵与真实,不会遭人嫌弃。可如果用现代技术来处理,硬是把一位老人拍成一位楚楚动人的年轻姑娘模样,离真实相貌相差十万八千里,我看一定会成为笑料。


以前男女相亲,先提供照片过过眼,觉得合适再见面。我看如今如果看照片,那真实性就大打折扣了,不可靠呢。


照片之所以珍贵,追求的就是真。真实的照片才富有保存的意义。特别是人像照片,不管长得丑还是美,该怎样就怎样,因为我们不是演员,实事求是才经得住考验。如果过多地修饰,离自己真实面容甚远,那就不是你自己了。如果连自己看着都显得陌生,那这照片还有什么价值呢?

 

▋作者:徐秀莉,笔名凡人,温州市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数百篇,其中短篇小说“哑叔的故事”在北京文学刊物上发表;从1997年开始至今,相继出版散文集《一路风景》《日子天天过》《家里家外》《生活是条河》《一年又一年》《打开心窗》,短篇小说集《岁月沧桑》,家庭教育文集《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与孩子一起成长》等。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